阳江海陵岛有什么自然风光?
海陵岛地处南亚热带,四面环海,山海兼优,年平均气温22.3°С,年降雨量1816毫米,年晴天310天,冬无严寒,夏无酷暑,四季如春,海水浴时间长达8个月。
截止2014年,海陵岛林业用地面积5742.7公顷,有林面积5447.7公顷,其中生态公益林面积2786.7公顷(国家级生态公益林面积2009.8公顷),森林覆盖率51.8%,林木绿化率57.3%,已初步建成了点、线、面结合,网、带、片相连的森林生态系统。
截止2014年,海陵岛已发现有经济价值的海水鱼类品种达105种,可开发用于增养殖的品种有20多个。海水增养殖方式为粗养、精养和精粗养多种方式相结合,养殖范围囊括滩涂、浅海和岸上,优势品种养殖呈基地化、产业化特点。海水养殖类型有对虾、牡蛎、泥蚶和海水鱼类养殖等,海陵岛拥有一大批海水养殖基地,其中规模比较大的有全省著名的海陵湾浅海桩架吊养牡蛎基地,闸坡旧澳湾网箱养殖基地等。水产养殖面积6.8万亩,其中对虾养殖面积4300亩,贝类养殖面积5.9万亩,网箱养殖8892个,面积25.8公顷。网箱养殖主要分布在旧澳湾、长沙环、青峙和北洋四个区域,养殖的品种主要有:黄特鲳、军曹鱼、美国红鱼、软唇、石班鱼、鲈鱼等20多个品种。
海陵岛有什么民俗风光?
龙舟节
每年农历初一至初五,阳江都举行龙舟赛,逆水赛龙舟,内地在江河(漠阳江、鸳鸯湖)划龙船,沿海地区在海上扒艇仔,不近江河的地区则舞旱龙庆祝。阳江龙舟一般长30多米,坐挠手50人,船上有一名锣鼓手,以壮船威。龙舟扒完后,被埋在河(湖)边,至第二年四月才又挖出来,初一至初四为小扒(分赛),初五为大扒(决赛)。获奖者可得金猪一只和龙包(肉包子)等奖品。
风筝节
阳江风筝己有1300多年的历史,最初用于古代传递军情,后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活动,延续至今。1990年,在第七届国际风筝会上,阳江市代表队取材于民间传说《白蛇传》扎制而成的“灵芝”风筝被评为“世界十绝”风筝之一。在国内,阳江凤筝与山东潍坊风筝形成“南江北坊”两大流派,被誉为中国南派风筝杰出代表。1991年,广东省体委授予阳江“凤筝之乡”的光荣称号。现阳江己建成14万平方米、可容纳30万名观众的“南国凤筝竞赛场”(由原广东省省长叶选平题)。每年农历九月九口重阳节,这里都举行盛大的放飞表演(比赛)。
唱山歌
阳江山歌源于初唐。其中一种山歌表演形式名叫“跳禾楼”,此种古老的斗歌意在祈求农家丰收。还有妇女祈子的“跳花枝”、新婚闹洞房的“打堂梅”及海边渔家的咸水歌“对叹”等,都是具有浓郁地方文化色彩的活动。
拉地网
拉地网是海边渔民一种传统的浅海捕鱼方式,由两艘渔船在海中布下巨网,再由沙滩上的人们将巨网两端的总纲拉上岸以捕捞各种鱼虾。拉地网是海滨风景中饶有情趣的一景。游客可以通过亲身参与拉地网,领略劳动后收获的喜悦和留下齐唱“拉网小调”的倩影,从而获得更为丰富的感性体验。
高留圩
阳春的“高留圩”历史悠久。“高留圩”每年一度,农历五月初四这天,各式各样的木器、竹器、藤编织品云集高留河滩,人们从四面八方蜂拥而至,抢购各种编织品、工艺品,据说这些经过高留水浸使过的工艺品,永不蚀食。随着旅游业的发展,“高留圩”吸引了无数游人。
瑶族风情
阳春县有瑶族同胞约一万人,居住在云雾山区之中,语言、服饰、节日、生活习俗与汉族不同。瑶胞在属于自己的节日里载歌载舞,别有一番风情。
渔民风情
阳江市有闸坡、东平、沙扒、溪头、河北、对岸六个全国重点渔港,渔民的生活习惯,穿戴打扮,风俗习惯、烹调技巧,渔歌曲调,独特有趣。